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地坑院的来源与历史(中国民居典范,被誉为“地下四合院”)

更新时间:2024-07-07 21:15:18

一直觉得陕北的窑洞,已经是人类在居住场所上,对大自然最好的利用了,就地取材,冬暖夏凉,一切似乎看起来那么完美。直到我在河南看到了类似于窑洞,却比窑洞利用更为极致的居住场所时,我再一次被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了,毕竟这样的居住方式,那么的原生态,却又那么的物尽其用,简直就是勤劳善良先民睿智的完美展示。

第一次听到陕县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它在陕西,只是没有想到,它居然在河南。其实陕西也好,河南也罢,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所以来这样的来到这样的地方,一定要找一些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的东西看看,比如陕县地坑院。来到三门峡的第二天,我们一行便驱车来到了陕县,因为我们今天要去观赏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陕县地坑院。

地坑院是中国一种极具特色的民居,它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与现代建筑完全不同的是,它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因为非常像四合院,当然只是地下的,所以也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毕竟是古人留下的东西,历史也足够久远,据说长达4000年之久。

地坑院并不是三门峡特有的,除了三门峡以外,像山西运城、甘肃垅东的庆阳及陕西等地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但是三门峡陕县的地坑院却极为有名,陕县也被誉为是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 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因地坑院分布广泛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因此,来三门峡,陕县地坑院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虽然来之前,已经对地坑院做了一些了解,但是当我们真正来到这里的时候,依然不禁啧啧称奇。初入地坑院,大家会惊奇地发现,远处平整的黄土地上,忽然会出现几位说笑的游客,但又似乎在一瞬间没了踪影,给人一种“神出鬼没”的感觉,这就是“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景象。把房子建在地下,犹如一个个坑一样,我想这样的建筑形式,在中国也算是一个奇迹了。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建这样的民居。

地坑院,自然就是向下挖坑,然后向四壁凿洞,这是与大地融为一体的一个生土建筑,除了在建造方面极具特色外,优点也是非常突出,比如冬暖夏凉,四季宜居等,可以说,地坑院的出现,不仅是民居奇观,更是养生别院。走进地坑院,这里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民居,而是展示陕州民俗文化的博物馆,每个院落几乎都有自己的主题,而且内容丰富,景观奇特,院落之间虽是互相贯通,又相对独立,感觉犹如迷宫一样。

站在地坑院里,抬头向上看,树梢从地坑天井院里探出头来,这些院子里种的树大多都是柿子树、梨树、枣树等,我们去的季节是冬日,所以树叶凋落,看似枯枝。我们沿着青砖小路顺着台阶走下,拐过弧形的甬道,原本幽暗逼仄的景象豁然开朗。院内有数个功能各异的窑洞,主窑、客窑、厨窑、牲畜窑、门洞窑等一应俱全。看着这一切,我想着如果是下盛夏,当绿树成荫,院子中会有多凉快啊。

最让我觉有特色,还是地坑院中的这个灶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灶台,上面可以支七八口锅,整个灶台的设计将火候利用的近乎完美,无论是蒸煮还是保温,都有考虑。据当地人介绍,这样的灶台其实并不是很常用,而是在婚丧嫁娶等大事的时候,才会用到。

在地坑院,除了看民居,平时地坑院里还有很多表演与非遗展示,如捶草印花、陕州剪纸、锣鼓书、澄泥砚、木偶戏、皮影戏、糖画、红歌表演、陕州特色婚俗表演等,体验互动性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当然,这里的美食,也是很有名的,地坑院旁边的美食一条街上,似乎开门的商家没有几处,游客更是稀少。

同行的当地伙伴告诉我们,平日这里的人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当地的陕州特有 “十大碗”,即深受游客喜爱。所谓十大碗就是十个家常菜,分别是小酥肉、红烧肉、凉拌红萝卜丝、海带、红豆腐、肉烩菜、黄花菜、烩炸豆腐、凉拌豆芽、凉拌粉条等。在这里品尝美食,关键还是在寻找那种怀旧的味道,古老却令人回味无穷。

整个地坑院之行,大致也就一个半小时左右,如果有表演和美食,相信我们会在这里呆的更久一些。但是我依然对这次地坑院之行感到满意。虽说在风景名胜众多的河南,地坑院显得并不起眼,但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瑰宝,地坑院还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