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白居易主张什么创作方法(盘点大唐诗魔白居易)

更新时间:2024-08-07 09:00:2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如果你觉得每天过的不充实,关注我带你了解不同的古人故事,让生活不在乏味无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后移居河南新郑。他出生于一个中小官僚家庭,祖父及父亲具颇有才情,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刻苦读书,并希望实现兼济天下的志向,16岁便写出了《赋得古原草送别》。

贞元二十六年(810年),白居易考取进士,先后出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期间写下大量讽喻诗,因此仕途自然不顺,有人要搞他。然而在外任职期间,他颇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后常自娱于诗酒、山水之间,写了很多闲适、感伤的诗,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75岁病逝,葬于洛阳,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共收诗文三千八百多篇。

白居易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极深,所以在诗歌创作上他也遵循儒家的传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他强调诗歌和政治的关系,宣称诗应该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尤其再其早期的作品《新乐府》《秦中吟》中表现突出。在这些作品中,他一方面反映人民疾苦,一方面补察时政。他还反对艳丽诗风,强调语言须朴实通俗,议论须浅显易懂,写事须真实可信,形式须流利畅达,立求“老妪能懂”,后人称他的这一改革为“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通过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理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闲适诗和讽喻诗两类。讽喻诗多写于早期,内容以时政为主,这些诗中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时弊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言辞激烈,通俗易懂,表达了作者兼济天下的志向,代表作有《新乐府》《秦中吟》。后期他写了很多闲适诗,因仕途失意归隐,所以多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志趣,也有一些表达失意与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最著名。

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草原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直中书省》《长相思》《同李十一醉亿元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买花》等。他的诗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积极作用,针砭时弊,展现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尤其他提出的通俗性、写诗性,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那么各位朋友们你们读了白居易之后有什么想法呢?你觉得我们应该加强古文化的学习吗?你如何比能写出白居易这么美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