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气候变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更新时间:2024-10-16 12:00:31

气候变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及其生产生活,就目前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来看,气候变暖对全球的总体影响是弊大于利,但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情况有所不同。就水资源为例,当前很多地区的降水变化和冰雪消融已经影响到水资源量和水质;许多区域的冰川持续退缩,影响下游的径流和水资源;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山区的多年冻土层也在变暖和融化。世界上一些大河的径流量在减少。部分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季节性活动、迁徙模式和丰度等都发生了改变。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不利影响比有利影响更为显著,其中小麦和玉米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相对水稻和大豆更大。气候变化导致的小麦和玉米减产平均约为每10年1.9%和1.2%。气候变化可能已造成人类健康出现不良状况。近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热浪、干旱、洪水和山火等气候灾害频发,给全球多地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导致部分国家国土受损,海洋酸化导致海洋生物的死亡加剧。

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严重吗?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升温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气候变化已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极端高温事件、洪水、城市内涝、台风、干旱等均有增加,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增多。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对我国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2000年之前的平均每年1208亿元增加到2000年之后的平均每年2908亿元,增加了1.4倍。气候变化导致我国水问题严峻。东部主要河流径流量有所减少,海河和黄河径流量减幅高达50%以上,导致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因水资源短缺,耕地受旱面积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已不同程度影响着我国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气候变化叠加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脆弱性增加。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和成本增加,品质下降。此外,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岸侵蚀、海水(咸潮)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台风—风暴增水叠加的高海平面对沿海城市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运营产生显著不利影响。日益频繁和严重的气候风险威胁着人类系统的稳定性,还将以“风险级联”方式通过复杂经济和社会系统传递,给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总之,气候变化已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气候变化对城市有什么影响?

气候变暖会加剧城市的“五岛效应”,即热岛效应、干岛效应、湿岛效应、雨岛效应和浑浊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大气环境、人群健康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沿海城市群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

一般城市地区的气温变化明显高于周围郊区,城市就像一个“热岛”。而干岛效应与热岛效应通常是相随的。由于城市主体是由成片钢筋水泥筑就的不透水下垫面构成,易形成孤立于周围地区的“干岛”。有些城市在某些时间湿度比较大,如上海在1月份夜间出现湿岛的次数最多,但强度偏弱,而夏季次数少,但强度大。大城市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加上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容易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导致强降水事件增多,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浑浊岛效应主要是由于城市颗粒污染物增加,凝结核过多,近50年来我国城市地区的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

气候变化对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态系统以及经济系统都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给城市地区的水和能源供应、下水道和排水系统、交通和电信等基础设施系统以及包括卫生保健和救急在内的服务和生态环境带来影响。高温热浪、暴雨、暴雪、台风等损坏交通运输设备、地面设施,增加交通安全隐患,对城市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影响。气候变化影响城市下垫面温度、近海海平面高度以及城市降水环境,因此城市建设在选址、排水设施、道路规划、仓储、应急等方面都需要根据气候变化进行调整,规划和设计标准需做相应变化。沿海城市群是气候变化的脆弱区。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入侵,将导致海岸侵蚀、土地盐碱化、河流水质咸化。海水侵蚀,会引发航道淤塞,港口废弃。沿海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风险将明显增加,近些年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常发生“台风、风暴潮、暴雨”等多碰头的极端事件,造成重大的人员、经济损失。孩子、老人等弱势群体是城市地区最脆弱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