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来的。”这是来自于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我们人类因为有着独一无二的智慧才在万千生物中脱颖而出,拥有了属于自己文明和历史,我们的一切生活都离不开智慧的存在,而人类的大脑是具有无尽的可能性的。
纵观历史,我们总是能够一次次地被古老时期先辈们的才智所震撼,为了克服艰难的环境来谋求更好地生存,他们用思考来掌控了身边一切能利用的资源。而在这些创造中,对于火的掌控,可谓是让人们进步的一大重点,而火折子更是一种十分奇思妙想的生火工具。为什么古代的火折子可以一吹就点燃呢?这都是老祖宗们留下的结晶。
火是一种哪怕在现代生活我们都完全无法离开的至关重要的存在,而火的发现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时代。在那个直接食用生的野菜和肉的时代,因为食物而导致的死亡是非常高的,而火的发现,给了人们食用熟肉的机会,这让人们的健康水平大大提升了。
在《拾遗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通过树木钻拧摩擦来产生了火焰,这就是著名的“钻木取火”典故,也说明了火是燧人氏最先发现的。
而发现了火,也仅仅只是发现,人们还并不能熟练的掌握生火的能力。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火的“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属皆从火。”可以看出,火的本身是极具危险性的,高温可以轻易的对人们进行不可逆转的损害。
于是乎,火的危险性和杀伤力迫使了人们开始寻找更安全的生火方式。在商周时期,根据《考工记》记载“阳燧以铜为之,向日则生火”,这种用铜镜来依靠阳光生火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的放大镜取火是一样的原理,这让人们在安全生火的历程上进了一大步。
但是这样的取火方式会受到太多自然环境的影响,阴雨天气直接会让阳燧失去作用。为此,在魏晋时期,一种叫做火镰的取火工具横空出世。火镰就是现在打火石的前身,它用一块尖锐的石头和一块圆润的石头进行碰撞,从而产生火星来取火,这也是现在打火机原理的最初应用。
但是火镰又有着十分复杂的操作方式和制作成本,在封建时代频繁的战争与冶炼中,是非常不够用的。本着便利性和易操作性,我们的古人再一次给我们展现了惊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火折子应运而生。我们在古装影视剧里,可谓是见过了很多次火折子,对它并不陌生。
火折子一般都是一个用细竹管装呈的纸卷,非常方便携带,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对着纸卷内部吹一口气,就能换来非常显著的火焰。这等方便的工具,令人非常好奇它的原理。
原来,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知识来说,火折子的原理就是简单的两个字——“复燃”。火折子是用一种特质的土质纸张来卷制成的,这种土质纸张十分的粗糙,有非常好的隔绝性。同时内部采用红薯藤蔓,经过浸泡、锤软,加入棉花等物质混合,晒干后与硝石、硫磺、松香的多种易燃物质配合香料秘制而成。
这样的火折子制造出来后把火点燃再熄灭,外部灭火内部却因为各种可燃物质和土质纸张良好的密封性保持着十分缓慢但持久的内燃。当我们要使用火折子的时候,只需要对着内燃的地方吹一口气,送入氧气,火折子就能复燃产生明火了。
火折子是一种十分方便且安全的取火方式,某种意义上也是现代火柴的原型。根据史书记载,火折子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十分推广普及了,而在1826年,英国人才因为一次实验的巧合发现了火柴。
火让我们的文明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前发展着,而这都是多亏了我们先辈们出色的智慧,才为我们博取了这些流传后代的福利。而我们的祖先也不仅仅只是发现了火,纵观五千年的历史,每一页史书都书写这我们古人们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