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
杜樊川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雅致千古,无人能及。网络上随意查询便可知得,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有两种。
一则说二十四桥即是吴家砖桥,又称红药桥。后世有学者纷纷从姜白石的一句“念桥边红药”中考证二十四桥不是二十四座桥,而是一座桥。
其实根本不用考证,答案就呼之欲出。
如果二十四桥指的是固定的一座桥,那第诗中的第四句便不可能有“何处”二字,何处,即不知玉人和(韩绰)在哪里之意,所以二十四桥决不可能是什么念红桥或吴家砖桥。仿佛第三句我明明说了你去天安门看升国旗,第四句又问你在哪里?
二则记载于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说唐代的扬州城里有明确记载的,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分别是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洗马桥……等等,然而沈括又在书中说道城中还有北三桥、中三桥、南三桥,特意交待这九座桥并不在二十四桥之内,却没有交待原因。如此算来,唐代扬州城里至少有三十三桥。虽然杜牧在扬州呆了几年,但扬州到底有多少桥,恐怕也未必清楚。毕竟数年间新建一座桥或毁坏一座桥并不出奇,何况统计数量的沈括和杜牧还差了一个朝代。
那么,唐代的扬州城里果真有二十四座桥么?如果沈括记载为真,那么至少明确有记载的桥有三十三座。
假如二十四桥真的是二十四座桥的话,那么陈允平《风流子》“十二画桥,一堤烟树成行”也应当是一一数过;徐端《丙除夜泊舟东湖》“醒来便欲寻春去,杨柳江南十五桥”保不齐都是作者自己盖的;还有仇远《木兰花令》“蠹尘珠网满香车,三十六桥春悄悄”估计是查了地图;王叔承《风雨泛太湖》“七十二桥灯火乱,野烟沽酒宿渔汀”岂不是要大兴土木?这还不算惊奇,周麟之《与苏州守十诗》中说“黄堂高兴动樽俎,三百画桥丝管音”,苏州和扬州大小相差并不明显,然而桥的数量却多出276座?其实这个数据也不准,一个叫袁华人写过一首《水调歌头》说“三百六桥春色,二十四番花信,重会在苏州”,整整又多了146座桥。
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中说“春城三百七十桥”又该如何解释?因为当时的苏州加杭州放在一起,也不可能凑得如此整齐,更过份的是白乐天提供了另一组数据,在他的《正月三日闲行》中明确说过苏州城内“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整整多了20座桥。
唐朝有一个叫张乔的诗人,写过一首《寄维扬故人》,里面有一句“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维扬就是扬州的前身,位置在扬州中北部,假如此诗属实,假如二十四座桥也属实。那么就意味着扬州城内其它十一个方向只有九座桥,这种布局仅仅从逻辑上便不成立。
因此,完全可以断定,二十四桥仅仅是虚指,正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不可能是480个寺庙一般。东坡的“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也不可能记载在日记之中,一千三百六十日,一日醉,恰恰是百年,这种算法完全不成立,只能是诗家语。
二十四桥就是指烟花柳巷!不论是十二,二十四,三十六、七十二,四百八等做为虚数,在诗词创作中,使用具体数字远比用“多少”、“几何”、“若干”、“些许”更显唯美和富有情调。
第五桥
追根溯源,中晚唐后百分之九十的诗歌创意都可以推到杜甫身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有一句“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这个第五桥在华岩寺雁鹜坡西北方。全诗读起来倍显风流雅致,让后世诗人纷纷效仿。比如陈允平“明月空归第五桥”,何梦桂“归来第五桥边路”,董嗣杲“平接南山第五桥”等
第……桥
大多形容清隽的情致或浅浅的思绪,而且读起来音律感极为唯美。因为杜甫那首太过唯美,首创“数字+桥”模式,引发了后世以情趣为主的诗人词家的疯狂改编,比如张炎“又在烟波第几桥”,苏曼殊“踏过樱花第几桥”,郭奎“绿到淮南第几桥”。比如著名的西湖六桥九亭,每一首读起来都有晚唐风韵,清幽隽永,煞是小资。
第一桥:古映波桥,如刘过诗“紫骝借得将军马,垂柳西湖第一桥。”
第二桥:古锁澜桥,如钱宰诗“别来欲问春消息,花落西泠第二桥。”
第三桥:通往花家山,如王鎡“一派笙歌来水上,鹭鸶飞过第三桥。”
第四桥:通往茆家步,如萧立之“晚风忽断疏蓬雨,秋在烟波第四桥。”
第五桥:古通浦桥,如陈允平“题红未托相思约,明月空归第五桥。”
第六桥:古跨虹桥,如易恒诗“修眉愁澹初三月,画舫歌残第六桥。”
第几桥:指江南的某处桥,多指春思,比如施肩吾“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郭奎“不知杨柳将春色,绿到淮南第几桥。”
附:川蜀地区有一个普安城,城中也有第一、二、三桥。
咸阳桥
杜少陵《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咸阳桥为汉武帝时所见,为长安与西北的必经之桥。也正因此诗词中的“咸阳桥”有离别和众军征戍之意。比如梅尧臣诗句“白面书生有肝胆,少年曾过咸阳桥”。
蓝桥
情人相遇之地。貌似蓝桥有多种解释(其实只有一种),其一为情人相遇或遇仙之处。典故是裴航遇仙。原故事太长,精简为裴航乘船见一美妇人,意欲亲近,通过侍女送诗。妇人回诗一首,里面有一句“蓝桥便是神仙窟”并暗示其为线索。裴航后来到了蓝桥驿口渴向一名老妇求水触发了剧情,遇到一名叫云英的仙女,最终一同飞升。古诗中带有相遇或求仙之意的蓝桥都是这个典故,比如“君行直到蓝桥处,一见云英便爱卿”,东坡“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范成大“云英此夕度蓝桥。人意花枝都好”。其二是地名,在西安,即尾生抱住典故所在之桥,这种说法缺乏有力依据支持,不足为据。而电影《魂断蓝桥》的解释成夫妻殉情之意纯属臆想,断魂蓝桥译名本意应当是将女人比成仙女,可惜最终无缘。
鹊桥、星桥
又称乌鹊桥,典故疑出于《淮南子》“七月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谓与牛郎相会也”,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时由喜鹊搭建而成的桥,因此多和爱情中的短暂相聚有关。比如秦少游“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李郢“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程垓“去年恰好双星节。鹊桥未渡人离别”,李易安“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绿杨桥
即洛阳桥。东坡词云“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王安石诗云“江上斋船驻彩桡,鸣笳应满绿杨桥”,欧阳永叔也有词“紫丝障,绿杨桥。路迢迢”,此三人都是北宋人,由此可见,百度百科上说绿杨桥建于南宋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谢桥
晏几道名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谢,指李德裕的侍妾谢秋娘,原为歌妓,才貌双绝,可惜红颜早逝。李德裕作《谢秋娘》来思念她,所以谢桥是指美貌歌妓的住处,同理,诗里的“谢桥”、“谢家”、“谢娘”等如果与才学无关,都是指歌妓或情人。比如纳兰容若“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吴文英“念汉履无声跨鲸远,年年谢桥月”,史达祖“谢桥边、岸痕犹带阴雪。”
断桥
一为西湖段家桥,二为路上破旧毁坏之桥。诗中断桥如果和西湖无关,大多是指后者。因为桥已断,所以诗词中的断桥除了写实写景以外,大多衬托得诗人心情凄凉,寂寞,甚至引伸为悲凉之意。比如放翁“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李弥逊“断桥缺月。点点枝头雪”,赵长卿“忆为梅花醉不醒。断桥流水去无声”,刘辰翁“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後”。
赤栏桥、赤阑桥、赤桥
除了实指以外,都指红色栏干的桥。因为颜色关系,所以桥都不大,也因为颜色关系,所以都和美丽女子相关,大多都是相会,思念,盼归之意。比如周美成“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温庭筠“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栏桥”,陈允“心事不随流水去,月明人在赤桥西”,史达祖“棹横春水渡,人凭赤阑桥”。
灞桥、灞陵桥
位置在古长安东,古人在此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和折柳为同一典故渊源。诗词中多指离别送别之意。比如放翁“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吴文英“怅驻马灞桥,天寒人远”,张炎“天涯羁旅,不似灞桥雪”。
画桥
柳永《望海潮》中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之句,画桥,顾名思义,应与画楼,画阁相仿,大都是指外形华美的桥。类似的句子还有秦少游“画桥南畔倚胡床”,稼轩“喷玉吹箫。曲江画桥”,从现有的诗词来看,这个画桥更倾向于游玩风月之地的桥梁。
金桥
有三解,一为成仙之桥或仙境之桥。比如王汉之“归来怅望金桥处,露滴桃源一径斜”,吴师正“潭上金桥跨龙背,绰约双鸾饮潭水”。杨维桢“铁崖仙客气如虹,金桥银桥游月宫。”第二种解释是写实,桥在上党附近,景元三年,年轻时期的李隆基从这座桥上步入长安,开启了自己的事业。比如李义山“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第三种就是涌金桥,在西湖边上。
银桥
即登月之路,有时也指明月。相传某年的八月十五,著名道士罗公远陪唐明皇赏月,问唐明皇想不想到月亮上游玩一番,得到应允后,把手中的木杖扔向天空,化为一座桥,桥呈银色。诗词多见,比如张炎《风入松》“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说的就是这个典故,还有王国器“花房羞化彩娥飞,银桥密递仙娥信”,比如文徴明“松间翠殿团华盖,天外银桥入紫微”。
东桥、西桥、南桥、北桥
东桥即第五桥,见前段文字。
西桥,一解为洛阳城西之桥。二解为闽水之西名胜之桥,三解为风月场所之桥。四解为宁夏某名桥。但实际上在诗词中大多是指西面的桥,仅此而已。
南桥:一解洛阳城南之桥,二解苏州城南古桥,多有望远盼归之意,如晏几道《一斛珠》“南桥昨夜风吹雪。短长亭下征尘歇。”吴文英《点绛唇》“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
北桥,城北之桥,北面的桥。小可认为应无深意。
十二桥、十四桥、十五桥
等同于二十四桥,玉芝《游西湖》“春老莺花十二桥”,袁衷“明朝匹马潮阳道,吟过韩江十二桥”,胡应麟“今夜扬州月,平分十二桥”,姜白石“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据小可粗略查询,只要是带水带湖的地方,都可以用十二桥来增加小资情调。数字之桥,完全看字数需求,如果其位置为三个字,那么就是二十四,三十六,四十八,七十二。如果位置是两个字就是十二,十五,第五,第几等,如果是四个字,显然可以是三百七十,三百九十等等。
皋桥
在古苏州城内,东汉皋伯通家附近的桥,皋伯通有一个著名的门客,就是大名鼎鼎的梁鸿,成语“举案齐眉”男主人公。比如沈彬《赠王定保》“皋桥已失齐眉愿,萧寺行逢落发师。”后来著名词赋大家庾信写了一篇《哀江南赋》中有“下亭漂泊,皋桥羁旅”之句。所以皋桥多有作客他乡之意。比如乐天《夜归》“皋桥夜沽酒,灯火是谁家”,孟郊《送李翱习之》“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朱长文诗句“遇君来自西,暂作皋桥旅。”都有此意。
秦桥
秦始皇东游时在青城山附近所造之石桥。后来多用来形容世事变化。比如李贺《古悠悠行》“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刘筠《汉武》“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梅尧臣“秦桥不可度,织女不可邀。”
楚桥
楚地之桥,借指江南水乡的桥。比如郑谷《梅》“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石延年《送人游杭》“五湖载酒期吴客,六代成诗倍楚桥”,释函是《二萧》“闭户来春色,随鞭过楚桥。”
六桥
即西湖六桥,与楚桥相比,这个六桥有明确的指向性,即西湖。比如吴梦窗《莺啼序》“十载西湖……别后访、六桥无信”,陈著《沁园春》“记六桥花舫……孤山草酌”,方回《西湖之游》“六桥箫鼓日喧天,谁料年来渐索然”,不难看出,诗词创作中若是用西湖之桥来增加情致,二字者为六桥,三字者为第……桥或十二桥。
野桥
山野小桥之意,侧重于没有建在驿路边上的桥,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景色有些孤冷,恰好可以衬托诗人孤独或独苦的心境,常常与梅花,枫叶,落日一起出现。比如放翁“丹枫落日野桥晚,断雁湿云江路秋”,比如王冕“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比如唐伯虎“心期此日来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
类似这样的桥还有溪桥、石桥、柳桥、村桥、堤桥、林桥等都无明确指向,大多为写实。
正所谓
何处伊人按玉箫,秋千巷陌雨芭蕉。
诗中莫问相思意,都在一千八百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