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诗人常常借作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写下很多自嘲诗,下面让我跟着诗句去了解一下诗人的无奈和心酸。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人生的真实写照,无非就是风风雨雨伴君行,哪怕前路坎坷,也要勇毅前行。偶尔有一些自嘲,一些妥协,但前行终归是主旋律。
陆游《自嘲》诗,说自己“不逢方谢事,垂老旋希仙。”——对自己的解剖可谓毫不留情,有陶渊明“觉今是而昨非”的醒觉。陶渊明醒觉得早,故庆幸自己“实迷途其未远”;陆游则感慨自己醒觉得晚,已经老了,才旋打主意。这个“旋”,有事到眼前,才临时做此抉择的意思。他并不隐瞒自己本来还是很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参看“当年万里觅封侯”),只是因为“不逢”,时运不济,才退而求隐,羡慕起神仙一般的清闲无为。
胡适的诗: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生命只贪酒。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画葫芦】其一
五代 陶谷
葫芦画依样 ,可以不思量。
懒到蛆虫出, 于心失锦章。
注一: 《依样画葫芦》之成语,最早出自魏秦【东轩笔录】。五代文人陶谷在宋朝开国时为输林院学士,宋太祖发现陶谷在起草文告时常搬来前朝旧文,没有创新,大为不満。陶谷也感失落,自嘲诗曰: “堪笑输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距离东坡去世仅剩两个月。此时的他遇赦北归,从海角天涯的海南岛儋州返回中原。
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先后担任过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8任太守。同时被贬往黄州,惠州,儋州三地。此外还担任过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翰林学士知制诰等官职。
苏轼一生既有庙堂之高的纵横捭阖,也有江湖之远的忧国为民,更有贬谪生活的苦乐交织……
此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诗人面对当年自己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有对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多重感情交织在一起。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尽而意无穷。
自嘲诗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旧帽遮颜过闹市,破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是鲁迅于1932年10月12日写给柳亚子的,诗后题跋云:“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
这首诗的首联,鲁迅以命理入诗。鲁迅先生博闻强识,也精通命理:开篇留下了“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经碰头”,自嘲意味十足。此句最难懂的莫过于“运交华盖”4个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
自嘲
[宋]陆游
岁月推迁万事非,放翁可笑白头痴。
此生竟出古人下,有志尚如年少时。
僻学固应知者少,长歌莫问和予谁。
自嘲自解君毋怪,老大从人百不宜。
陆游写这首诗时的年纪与吾现在的年纪相仿,所以读此诗颇有同感。从少年轻狂(少读诗书陋汉唐)到老来闲散(暮年身世寄农桑)形容变改,梦想云消,唯有“爱酒一樽常在旁”,怎不叫人堪笑当年不自量。
这首诗以自嘲的口吻,述说了不因年老而易志,表现了旷达的胸怀。
“岁月推迁万事非,放翁可笑白头痴。”这是自嘲之言。诗人夔州通判任满之后,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诗人应邀到范帅府中去任参议官。他与范成大本是诗文之交,友谊很深,因此不拘礼套。加上他因为抗金图复的愿望和个人功名的不能实现,常借酒浇愁,放荡不羁,因此遭到别人的非议,说他“不拘礼法,恃酒颓放”。诗人不以为然,索性自号“放翁”,以示嘲讽。如今已“白头”且到了“痴”的地步,但是,雄心壮志不减当年,“有志尚如年少时”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表现,难能可贵。诗人六十八岁(1192)退居山阴时所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也可以作为“有志尚如年少时”的一个很好注脚:诗人借梦境杀敌报国,仍然是“白头虽老赤心存”(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
“此生竟出古人下,有志尚如年少时。”是陆游一生壮志未酬的遗憾,也是他一生壮志不衰的表述。今天读它,可以给人一种老当益壮、不知满足、奋斗不息、永葆青春的启示,激励后人“壮心未与年俱老”(《书愤》)、“心如老骥常千里”(《赴城都》),如此才能做到:“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卜算子•自嘲》
佚名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小诗出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天道”)里的男主丁元英。这个诗词,寥寥数语,通过对一群攀附风雅的社会腐儒的形象刻画,来表达自谦自嘲的心态,以及对于身边其他人等的讥讽。原本只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偶然的一次机会能够荣登大雅之堂,懂得一点点知识就开始炫耀,看见自己别人过的比自己好,就抱怨老天的不公平。
赠妓云英
罗隐〔唐代〕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科场失意,十举进士不第。此后转徙依托于节镇幕府,十分潦倒。当初罗隐以寒士身份赴科考时,路过钟陵县(今江西进贤),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才貌双全的歌妓云英。那时作者足一个意气风发的英俊少年,而云英则是一个色艺俱佳的妙龄女子,两人互相倾幕,欢会款洽,“酒逢知己千杯少”。十二年后,罗隐再度落第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已是半老徐娘,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而云英也颇感惊诧说:“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 罗隐为此写了这首诗赠她。“可能俱是不如人”是激愤的反语。
《洗儿诗》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元丰六年,苏东坡小妾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遁儿。在生下三天举行洗礼时,苏东坡写诗一首,用以自嘲。
洗儿,旧时风俗,婴儿出生三天或满月,亲朋集会庆贺,给婴儿洗身。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这首诗语言浅白易懂,虽然仅28个字,情感却跌宕起伏,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是“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首《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
《题三十计小象》
吴庆坻〔清代〕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大意是,不应忘了年少时许下的凌云壮志,曾决心做这世间第一流的人物,做出世间最一流的成绩。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必志向高远,笃行至强。对一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立志易,笃行难。前行路上,我们总会遭遇到低谷,莫要轻言放弃,有了梦想就要执着去追,树立志向就要为之拼搏,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一往无前,“会当凌绝顶”。
浩浩凌云志,巍巍报国心。回眸百年,盛世源于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朝夕不倦,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懈奋斗。审视当下,未来育于中国青年不为外撼、不以物移,为任天下之大事坚守初心。当代青年,平凡而又闪亮,凌云志成一流,一点点看似“微不足道”的亮光,汇聚成民族复兴的力量,生动诠释和注解着“青春向党,奋斗强国”。青年朋友们,莫忘凌云志,莫负青春时,慨然以赴,挺身向前。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刘克庄在公元1227年知建阳县(今属福建省)时,年36岁。他的朋友陈子华夲来任仓部员外郎,调知真州,兼淮南东路提点刑狱,路过建阳。真州位于长江北岸,是靠近当时宋金对峙前线的要地。作者在送别陈子华之时,写了这首词。
杜甫曾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的诗句赞美庾信,词人借此抒写自己少年时的豪情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