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印泥的正确使用方法(印泥的历史及选择使用保养方法)

更新时间:2024-07-13 17:45:08

印泥(也称印肉)是我国特有的文房之宝,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历史文物以及金石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印泥。它是书画家创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是传达印章艺术的媒介物。

根据史书上记载,印泥的发展起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有了丝帛和纸张,于是人们采用水调蜂蜜、朱砂等方法,将印章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型。由于水干后朱砂易脱落,到了明代,特别是永乐初年,人们开始使用油调朱砂,之后便逐渐发展成我们现今的印泥了。

印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传达艺术的媒介物。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印章艺术所表达的效果。好的印泥,红而不燥,沉静雅致,细腻厚重。钤在书画上则色彩鲜美而沉着,有立体感。时间愈久,色泽愈艳。质地差的印泥,出来则显得色泽灰暗或浅薄,有的油迹浸出,使印文模糊。

春秋秦汉时代就使用封泥。那时的“封泥”和如今的印泥不同。它是用粘土做的,平时搓成泥丸子,临用时用水湿透。当时的公文和书信是用漆书写在竹简木牍上的。为了防止泄密或传递过程中的私拆,在写好了的简牍外面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再用绳子把它们捆在起,然后把绳结放入方槽内,加上一丸湿泥封上,再用印章钤上印记,作为封检的标记发出去。这种泥丸称为封泥,也称为泥封。

用泥丸封信的方法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

到了隋唐以后,有了很好的纸张,公私书信一律改用纸,简牍也就废止了。用泥封信的陈旧做法也不再适用。

于是,人们又改用水调组朱砂于印面,在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形。由于水干后朱砂容易脱落,到了元代,人们开始用油调朱砂,之后便逐渐发展成我们现用的印泥了。

制作印泥的主要原料是朱砂、朱膘、艾绒、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调和而成。它的品种很多,主要有纯朱砂印,其色深棕红。有人称为寿星。它是用漂制朱砂时沉淀在乳钵最下层的一种朱砂制成的印泥,厚重沉着,非常美观。

还有纯朱磦印泥。它是漂制时上层的朱砂细末与艾丝、油等调制而成,(通常数十公斤的朱砂矿只能漂取一公斤的朱磦,所以朱磦印泥价格通常也高于朱砂印泥)略现红黄色,如同熟透的橘子皮颜色,非常典雅。

除了纯朱砂和纯朱磦,在朱砂或朱磦中加入不同的原料调制,其色泽,弹性、韧度、也各不相同,有珍泉、观铭、魅力、通明、渊泉等。

此外,还有仿古印泥和黑色、蓝色、绿色等印泥。


如何选择印泥?

印泥是钤盖印章的材料。一般情况下,篆刻中国印用的印泥与用于公文的印油不同,前者主要是以艾叶纤维、朱砂和蓖麻油为基本原料,经过精细的加工才制成。好的印泥钤出的印文,色泽鲜明沉着,具有立体感,不会渗油,文字醒目清晰。一般印泥除了红色外,还有各种特殊的印泥,如绿色、黑色、褐色、蓝色等。选择印泥除了色泽外,还要注重质量和产地,上海、杭州、漳州、苏州都产有质量很好的印泥。上海产的西泠印泥及福建漳州产的漳州八宝印泥是中国印泥的两大主要门类。

对颜料的选择主要看其是否会褪色,渗不渗油。对油脂的选择主要是对其干性度,粘性度和渗透性的考量。对纤维的选择是弹拉力的强度和吸取色浆能力的大小。所以好的印泥应该是容易上章,容易上纸,不渗色,基本不褪色。

印泥分为书画印泥,办公印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精品印泥,普通印泥。用于书画印泥的应该称为精品。书画印泥的印文必须清晰,不褪色,不渗色;更优者篆文不仅清晰,而且有神,能如实反映作者的刀功艺术。同时,书画印泥实体表面细腻,拌和时能成团且具有弹拉力。上章,上纸容易,而且均匀。用于书画的印泥宜略湿润,用于篆刻的印泥宜略干。用于办公的印泥一般称之为普通印泥,对它只要求表达的印文清楚,盖章落纸轻松即可。


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没有质地细腻厚重光洁的印泥,就不能将其风神充分地显现出来,效果就会大为逊色。一般说,大字多用殷红印泥。小字多用朱红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钤印,则必须用朱红印泥。清朝以来红色加重,甚至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


更有讲究者,钤盖一遍,惟恐其色过浅,遂重盖一遍,以增其厚重。当然需相重如一,这只能借助印规才能办到。钤印时下面的垫物,可用胶皮或其他较软物,但不能过软,过软易失印迹。

印泥的材料是由朱砂、油脂和艾绒三者混合一起组成的。朱砂质重、油脂质轻,若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朱砂下沉,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结变质,不好使用。

因此,我们归纳几点印泥的使用方法:

一、要经常翻调印泥。一般印泥颜料分轻质的有机颜料和重质的有机颜料。而同一有机颜料或同一无机颜料的材质,轻重有时候也有所不同。而颜料与油脂的比重更不一样。

油脂,颜料和纤维的调和仅仅是一种物理反应,所以搁置日久会发生分层现象。轻的颜料会随着油脂缓缓上浮,重质的颜料就会缓缓下沉。随着时间的延长,分层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印泥表层会出现油状的色浆,该色浆会发生酸败,变得又粘又稠。下沉的重质色浆逐渐结块变硬。这种变化不同程度的挫伤着纤维,最后造成纤维腐烂,而印泥变成硬块或者是十分粘稠的有色浆,无法使用。为使印泥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必须经常正确翻调之。至少半年翻调一次。


二、正确的翻调,即指翻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翻调工具:光滑的牛角片,光滑的竹片或者光滑的塑条。翻调手势:顺着一个方向上下翻动,不宜切割、打转式的翻调。冬天翻调印泥可将印泥(连缸)放在蒸气上或者直接用热风加热后再进行。翻调的作用:视不同比重的颜料,油脂和纤维充分混合,且交织成一体。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翻调可改善色浆表层被占用而导致的比例失调的状况。冬天翻调可改善印泥的软硬度,使印泥上章易,落纸易,且均匀。

三、 蘸印泥手势。用印面蘸印泥,宜轻勿重,不允许挤压,敲打。因为纤维吸足浆后呈交织状态分布在印泥色浆中,把三者融为一体。如果挤压,敲打印泥就会在粘上大量色浆的同时将纤维从交织状态中提拉出来,纤维容易被折断,受损,起毛,甚至打烂。所以,蘸印泥不宜用挤压,敲打的手势。

印泥保养方法

许多人认为书画篆刻印泥同普通办公印泥一样无需保养,其实是大错特错了。越是好的印泥越是需要人们对它呵护。以下,我们介绍一些最主要的保养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慎收贮 —— 容器采用旧瓷器最好,水晶玉器亦可,不宜用铜锡等金属,最忌用漆器木器陶器,以及犀象等动物骨骼容器。使用金属器,容易同印泥产生化学反应,使印泥变黑变硬。而漆器木器陶器等容器,由于其结构疏松,孔隙较大,印泥中的油分容易散失,会影响其长期正常使用。

宜翻晒 —— 春冬日暖,宜晒一时;夏秋日烈,宜晒一刻。久而不动,印色自坏。

远污垢 —— 盖章用毕,必净章面,盖好印缸,毋使灰落,有损印泥质量。

慎霾湿 —— 芒种后霾,概宜高阁,冀北风高,防其灰入,南山烟雨,斥卤卑湿,高藏慎密,又宜常晒。

勤翻调 —— 印泥存放时间长久之后,砂体沉下,油性浮上,会产生分层现象。所以,须经常翻调至均,和其体性。一般十日半月就需翻调一次。

忌添油 —— 一旦色淡,油干,不宜自行加油。首先,印油是经过多道加工后制成的,非普通的蓖麻油或者菜油。如加入蓖麻油或者菜油后,因其远远轻于印油及其他成分,故会漂浮于印泥表面。所钤印文必油迹斑斑,影响印文效果。而单纯的只加入印油而不加入颜料,会使原有的印泥组成比例失衡,艾草腐蚀,印泥溃烂,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