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七夕是不是情人节

更新时间:2024-08-16 11:45:18

我们华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这是我们的文化属性所决定的。古人讲究个名正言顺,而“情人”一词,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一直都是贬义词。必须加个辅助词:“有情人”三个字,才是褒义词。

我来自八千年历史的龙城,就是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大秦帝国的发源地;三秦大地的祖源;大秦鼻祖秦非子牧马的那个地方。

本人不才,早年有幸读过《天水史》,我说龙城,估计没深读过历史的听不懂,那我就借用王昌龄的诗给你解个惑,就是那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就是伏羲女娲故里,简称羲皇故里的天水市,我来自龙城下辖的轩辕故里——古上邽,就是成吉思汗最后归天的地方(今天水市清水县)面对八千年历史,飞将军李广,在我们当地,都是提不上台面的存在。

我扯这么远,只为了说明今天所谓的七夕,不叫情人节,原本叫七月七,七巧节、乞巧节和女儿节。当然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但最初和爱情无关。

我从小就见证了无数次七月七,我的母亲和母亲的同辈,怎样让我们的姐妹们过乞巧节的。中心思想就是祈求有着织女般的心灵手巧,可以理解为古代未婚女子对女红的重视,只求一个“巧”字,故而俗称乞巧节。

七月七就是七巧节、乞巧节,七乞谐音。顾名思义就是借着织女的灵气,乞求女儿们心灵手巧。这是古代女性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唯一“巧字”独尊。

我的三姑,看着您慈祥的笑容,我流泪了,我想您和您这一代人了。

我的三姑,是如今依然健在的一个小脚女人。三姑应该是深受女红思想“荼毒”最厉害的、最后一代中国妇女,她能手工绣出龙袍和霞帔,手工缝制的小动物惟妙惟肖,给我姑一把剪刀,她就能铰出世间万物。

那么,八千年历史的天水,是怎么过乞巧节的。有个无法绕过去的词语就叫“生巧芽”

生巧芽——未婚女子,在七月七之前的半个月就开始行动了,用五谷粮食,放在一个碗里,每天浇水又把水漓干净,保持粮食的湿润和透气,让五谷在碗里生长出嫩芽,等到七月七的这一天,在午后的阳光下,姐们都集聚一起,把五谷的嫩芽投在大盆的清水里,看五谷的嫩芽,在阳光照射下,投映在盆底那一朵朵无与伦比的影子花,乞求祈福织女,能赐给自己一个灵巧心和灵巧的手,这就是乞巧节的真实含义。

过去,在我们当地,为待嫁的女儿过好每一个乞巧节,是每一个母亲代代相承的传统。

七就是巧,巧就是七,这是中国亘古未变的文化。七巧节、乞巧节,女儿节,后来在汉代又引入了牛郎和织女爱情的象征,这就不只是原来织娘一个人的形象了,而是变成了牛郎和织女两个人坚贞爱情的象征,而今进而演化成了一份中式浪漫。

凡是中国最美的爱情故事或者传说,都是以凄美分离收场的,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比如牛郎和织女。这大概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吧,都认同满盈则亏的常理,把最美的爱情都幻化成了一分追忆再加一分凄美。

一年一度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只能说是除了无奈,只能爱得坚贞,但绝不是普世价值里最美的常态。

七夕,原本就是待字闺中的女子,用来借着织女鹊桥相会的灵气,乞求祈福心灵手巧的日子,慢慢演变成以爱情为主旋律的中国式浪漫,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除了保留最古老的叫法:七巧节,乞巧节和女儿节之外,应该叫爱情节或者爱人节。

而最不应该叫七夕情人节,除非你把汉语语境里,“情人”两个字的贬义剥离,或者理解为“有情人”就可以,否则,就是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