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什么是冬至冬至的由来(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更新时间:2024-08-13 08:45:14

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或“亚岁”,是中国农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时间大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标志着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

冬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那时,我国已经开始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古代的人们非常重视冬至,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它不仅是冬季的大节日,也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

在古代,冬至被视为一个较大的节日,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冬至。

冬至的庆祝活动也有地域性的差异。在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在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天冷吃饺子



总的来说,冬至起源于古代对太阳运行规律的观测,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的重要节日,至今仍然被人们所重视和庆祝。

小时候经常听说的是冬至不吃饺子容易冻耳朵…哈哈看来是真的。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源于医圣张仲景。相传在东汉末年,张仲景看到许多穷苦百姓饥寒交迫,耳朵都被冻伤了。为了救治这些百姓,他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煮出了祛寒娇耳汤。这个汤的主要成分是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煮好之后,将羊肉和药物切碎,用面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分给病人。这种食物形状像耳朵,因此被称为娇耳。

张仲景在冬至这一天开始施舍祛寒娇耳汤,帮助穷苦百姓治疗冻疮。这个习俗逐渐流传开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善举,每到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包制饺子,分发给亲朋好友,以此表示敬意。因此,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形成了。

另外,饺子作为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在寒冷的冬天食用有很好的滋补养生功效。饺子的馅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常见的有韭菜、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这些食材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所以,冬至吃饺子不仅是为了纪念张仲景,还有进补、抵御寒冷的意义。

荠菜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