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里前前后后的青草已经渐渐生长,黄莺也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正在趁着春风吹得劲的时机,把风筝放上了蓝天。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在这首诗中,高鼎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二月份的乡村画卷。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尤其是对杨柳和儿童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作者简介
高鼎(1828年-1880年),字象一,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有《拙吾诗文稿》。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一般人提到他,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与放风筝有关的的诗——《村居》。
诗词欣赏
首句“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到来。草地上绿意盎然,各种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这是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最好写照。在这个季节里,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次句“拂堤杨柳醉春烟”,诗人用杨柳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杨柳的细长枝条随着春风轻轻摆动,就如同一位美女在轻轻地拂拭着堤岸,这种美丽的姿态仿佛把春天的烟雾也给“醉”住了。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描绘,使得杨柳这一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加深了春天的氛围。
第三句“儿童散学归来早”,描述的是乡村中的儿童。儿童是乡村中最活跃的元素,他们的归来给这个宁静的乡村带来了欢笑和活力。这句话既展示了乡村儿童的天真活泼,也描绘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末句“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全诗的高潮部分。孩子们利用东风把风筝放上天,这种场景既展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好动,也暗含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安逸。这句话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也是对乡村生活美好和自然和谐的最好赞美。
总的来说,《村居》这首诗以其明快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充分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和自然的魅力。而其中对杨柳、儿童和东风的描绘,更是使得这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春天的活力,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淳朴和自然的美好。